您当前所在位置:
小规模纳税人3减按1征收增值税:优惠2部分是否需要并入营业外收入缴企业所得税?
发布日期:2025-10-15 来自:本站

税务处理无小事,优惠政策背后藏着容易被忽略的会计处理细节。

税务总局于2020年和2023年相继出台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优惠政策,规定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可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。


这一政策旨在减轻小微企业税负,促进经济发展,但同时也带来了会计处理上的疑问。


优惠2部分的增值税是否应计入营业外收入并缴纳企业所得税?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企业财务人员。根据税务总局12366纳税服务平台的权威解答,优惠2部分的增值税不需要重复作为收入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。


01 政策背景与核心问题


自2020年起,为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,财政部、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,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出台阶段性优惠政策。


政策规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可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。湖北省内小规模纳税人更是享受了更大幅度的优惠。


这一政策在2023年得以延续,执行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。


政策执行过程中,纳税人普遍存在一个疑问:享受的2税率优惠部分是否需要作为营业外收入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?这不仅关乎企业税负计算的准确性,也关系到企业合规经营。


从会计处理角度看,企业需明确区分增值税优惠的性质及其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。不同形式的税收优惠在会计处理上存在差异,处理不当可能带来税务风险。


02 权威解答:为什么2优惠部分不需重复缴纳企业所得税


根据税务总局12366纳税服务平台的统一解答,小规模纳税人减按1征收增值税时,由于纳税人在开具增值税发票时已按1征收率换算为不含税收入,并按1计算增值税额,增值税给予2的减免税实际上已经包含在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中。


广西税务12366在2023年1月的解答中进一步明确:“对增值税给予2的减免税,不应重复作为收入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。”这一原则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税务解答中保持一致。


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的确认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,即属于当期的收入,不论款项是否收付,均作为当期的收入。小规模纳税人按1征收率开具发票时,已将含税收入全额确认为会计核算基础,优惠的2部分实质上是企业实际获得的经济利益,已体现在企业收入中。


03 实例说明:具体案例解析


为更直观理解这一政策,我们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。


假设某小规模纳税人2023年二季度取得含税销售额100万元。在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政策下,不含税销售收入计算为99.01万元(=100/(1+1)),应纳增值税额为0.99万元(=99.01×1)。


从企业所得税角度看,企业收到100万元含税销售额,应纳增值税额0.99万元(按1征收率计算),企业所得税应申报收入为99.01万元。


此时,增值税2减征部分1.98万元已经包含在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中。


如果企业将2的优惠部分再次计入营业外收入,会导致收入重复计算,增加不必要的税负。


04 会计处理:减免增值税的正确操作方法


根据《企业会计制度》,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应区分所享受优惠的性质、税种及所属期间进行不同会计处理。


对于直接减免的增值税,会计处理为:借记“应交税金——应交增值税(减免税款)”,贷记“补贴收入”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小规模纳税人享受的1征收率优惠具有特殊性。


按照《关于减免和返还流转税的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》(财会字[1995]6号),对于直接减免的增值税,企业需借记“应交税费——应交增值税(减免税款)”,贷记“补贴收入”。


但小规模纳税人减按1征收增值税的优惠不同于传统的减免税,企业在开具发票时已按1征收率换算不含税收入,优惠部分已实质计入收入。


05 常见错误与风险防范


在实际操作中,不少企业会误将2的优惠部分计入营业外收入,导致重复纳税。这种错误源于对税收政策理解不深入。


另一种常见错误是混淆收入确认时点。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,企业销售收入的确认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。而有些企业往往等到开票时才确认收入,这也是不正确的。


为确保合规,企业应做好以下风险防范措施:


准确核算收入:按1征收率换算不含税销售额,全额确认会计收入


正确计算增值税:仅按1征收率计算应交增值税额


企业所得税申报:直接以不含税销售额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


经过上述分析,我们可以明确得出结论:小规模纳税人享受3减按1征收增值税政策时,2优惠部分不需重复计入营业外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。这是因为优惠部分已包含在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中。


正确的做法是:小规模纳税人按1征收率换算不含税收入后,将该金额直接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申报,不再对2优惠部分进行单独处理。


随着政策执行到期,企业需关注后续政策调整,但上述会计处理原则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正确的税收处理不仅能避免税务风险,也能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。